1月20日,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聊城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十條政策措施。
【資料圖】
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山東消費提振年”決策部署,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提振消費信心,穩定消費預期,推動消費全面復蘇,就加快文旅消費復蘇回暖提出如下措施。
1月18日,古城區街頭大紅燈籠高高掛,市民開心游玩。記者 朱玉東
集中發放文旅惠民消費券
持續舉辦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推出100場以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主題活動,安排200萬元市級財政資金用于發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券,對文創產品、文藝演出、影視圖書、旅游景區、星級飯店、精品民宿、旅游線路等文旅產品消費進行補貼。
實施景區門票減免促銷行動
鼓勵各縣(市、區)實施景區門票減免行動。自1月21日起至3月31日,全市國有A級旅游景區免首道門票,鼓勵非國有A級旅游景區首道門票實行不低于5折的降價優惠,拉動景區及周邊綜合消費。大力推廣聊城公交旅游一卡通,鼓勵全市更多景區加盟。優化惠民巴士線路,持續運營聊城旅游惠民巴士。市級財政安排400萬元根據各縣(市、區)實際投入和政策實施效果給予獎補。
開展文旅主題系列活動
辦好“暢游齊魯 樂享生活”主題旅游年,組織“兩河之約”系列文旅活動,深挖省內和周邊?。ㄊ校┦袌鰸摿?,多措并舉拓展客源。一季度重點辦好“兩河之約共赴黃河大集”、“古城大集”嘉年華、“冰雪歡樂季”,貫穿春節、元宵等時間節點。持續辦好星空露營季、聊城首屆青島啤酒音樂節、青春研學季、金秋音樂節等品牌活動。聯動省級、市級主流媒體,用好新媒體傳播平臺,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帶頭參與文旅消費,營造市場氛圍、提振市場信心。
引導擴大文化消費
完善提升公共文化場館功能,探索建立政府補貼與市場運營相結合模式,激發文化消費潛能,市級財政安排100萬元,鼓勵具備條件的文化場館對基本陳列以外的特展項目開展適價有償觀展,利用館藏資源開發文創產品。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打造“山東手造·聊城有禮”品牌,統籌利用200萬元市級非遺資金,支持非遺工坊開展傳承實踐活動、實施研發生產、提升產品品質、拓展銷售渠道。創新國有院團商業演出運營模式。市級財政安排100萬元,探索打造“周末小劇場”,通過項目補助、資金獎勵、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精品劇目市場化演出,引導各類文藝院團大膽走出去、找市場,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實施景區品質提升工程
完善景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改造或新建游客中心、停車場、導覽標識系統、游步道、旅游廁所、休憩設施等,提升景區精細化服務水平,美化優化旅游環境。推進景區智慧化建設,以游客為中心提升景區管理、營銷和服務的智慧化、便利化。市級財政安排100萬元,支持4家景區打造智慧旅游樣板景區、4家景區開展公共服務設施提升。
撬動國內旅游市場強勁復蘇
實施“引客入聊”計劃,在京津冀、省會經濟圈、晉冀魯豫毗鄰城市等重點客源地和沿黃省份組織開展文旅營銷推廣活動。出臺市縣聯動旅游招徠激勵機制,市級財政安排旅游招徠獎勵資金100萬元,吸引更多游客來聊。市級財政安排資金300萬元,聯合同程、攜程、美團、騰訊、抖音等平臺,組織開展“兩河之約”大型線上線下融合推廣活動,搭建聊城目的地旅游產品營銷平臺,推動疫后產業復蘇。
1月18日,古城區街頭花燈高懸,與光岳樓相映成趣。記者 朱玉東
加快啟動入境旅游
創新開展“江北水城·兩河明珠”海外營銷工程,市級財政安排資金200萬元,在港澳臺舉辦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動,開展“江北水城·兩河明珠”暨“中韓友城文化交流周活動”。
促進鄉村旅游快速回暖
緊扣游客群體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消費需求,整合鄉村旅游優勢資源,深挖民俗文化資源內涵,策劃開展“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品牌主題活動,鼓勵各縣(市、區)舉辦鄉村音樂節、鄉村露營節、鄉村篝火節等活動,為鄉村旅游熱點持續加溫。市級財政安排50萬元,對成功創建民俗文化濃郁、拉動消費明顯的省級鄉村旅游節會活動給予支持。
開展文旅行業“助企暖企”行動
大力幫扶文旅企業紓困解難,著力推動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到位,切實減輕企業經營成本。強化金融支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動機制,落實“百億惠千企”金融支持文旅產業專項行動,年內全市金融機構為文旅產業發放貸款7億元以上,惠及市場主體150家以上。積極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策劃舉辦文旅企業招聘會,破解文旅企業“用工荒”、人才短缺問題。
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
推進“好客服務 聊城市旅游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突出精細化和個性化旅游服務,培育文旅企業服務品牌,塑造“江北水城·兩河明珠”品牌形象。完善文旅行業信用監管,建立高效的消費投訴受理、處理機制,繼續推行旅游誠信賠付金制度,引導文旅企業完善游客服務體系,優化文旅消費市場環境,不斷提升游客在聊城旅游的安全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