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美國總統特朗普開打“貿易戰”的號角就越吹越響,先是在其首次國情咨文演說中將中國等貿易伙伴“升級”為“貿易對手”,更于近日突然宣布向進口鋼材及鋁材征收25%及10%的關稅。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均有所抬頭,但是特朗普此舉還是招致了歐盟和加拿大等多國的強烈反對。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將很快提出反制措施,針對美國主流品牌采取報復措施;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表示絕不接受,并稱此舉將嚴重影響兩國關系。那么問題來了,特朗普為何如此心急?其開戰的決心又有多大?
這就要從過去一年中美經濟的不同表現說起了。作為特朗普執政元年,2017年美國經濟表現備受期待,但最后結果可能未及特朗普的最初預期,其中凈出口繼續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負向拉動因素。
具體來說,2017年美國GDP增長2.3%,雖然高于2016年的較低增速,但是仍顯著低于2014和2015年的增速,而與2010-2015年的平均增速持平。更為重要地是,2017年凈出口拉動美國GDP負增長0.2個百分點,相比2016年沒有明顯改觀,甚至不如2010-2015年的平均情況。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7年中國經濟出現了兩個偏離趨勢的“亮眼表現”,讓特朗普更為心急。一是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逆勢回升,GDP增速達到6.9%,比2016年回升了0.2個百分點。雖然回升幅度不大,但卻逆轉了2010年以來持續下滑的趨勢,這可能超出了特朗普的預期。由此,中國經濟規模超過了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上升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30%,這讓美國再次感受到壓力。
更為重要的是,2017年凈出口拉動中國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不僅成為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更是逆轉了自2012年以來的下行趨勢,這可能打破了特朗普的“某種期待”。要知道自2010年以來,在國際貿易失衡調整和中國經濟轉型背景下,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多數年份均為負值,2010-2016年分別為-11.2%、-8.1%、1.7%、-2.3%、4.3%、-1.3%、-6.8%,2017年的貢獻率突然掉頭反彈至9.1%,讓特朗普感到不安。
當美國經濟及凈出口的“不及預期”,遇上中國經濟及凈出口的“超常發揮“,特朗普要在2018年開打貿易戰的原因和決心也就不難理解了。雖然特朗普近期宣布的鋼鋁關稅可能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大,畢竟在美國的鋼鐵進口量中,中國的占比不過2%而已,相比加拿大的16%,可以說是皮毛與筋骨的區別,這也是為什么加拿大和歐盟的反對聲音更為強烈的原因。
但是2018年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美國在貿易方面的政策調整力度可能會更大,會有更多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粉墨登場,對2018年中國經濟形勢的影響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