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8393億元,同比少增3264億元。央行認為,由于年初有春節因素,應綜合前兩個月情況看貸款變動。綜合前兩個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3.74萬億元,同比多增5407億元。
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828億元。貨幣方面,廣義貨幣增長8.8%,狹義貨幣增長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多家機構觀點,社會融資結構調整反映監管“開正門,堵偏門”的思路延續。1-2月來看,由于春節因素,房貸增長放慢但消費貸增長較快,企業貸款增長放緩。金融強監管下表外非標融資繼續受到壓制,表外回流表內趨勢明顯。
企業融資下滑
由于年初有春節因素,綜合前兩個月貸款變動情況來看,前兩個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5407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累計增加1.1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累計增加2637億元,中長期貸款累計增加9130億元。
華創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周冠南認為,從結構看,1-2月居民短期貸同比多增2210億元,主要體現春節居民消費需求旺盛以及部分從房貸市場流入消費貸市場的購房需求。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967億元,反映銀行房貸額度收緊地產調控繼續加碼的影響。
“住戶部門呈現長期貸款下降而短期貸款上升的局面,住戶長期貸款較去年下降近1000億,似乎指向地產銷售減速;但住戶短期貸款較去年大增2200億,暗示仍有不少消費貸等用于居民購房。”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地產調控政策仍會保持嚴厲,避免居民過度加杠桿,但因城施策或更明顯。
公司貸款方面,前兩個月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累計增加2.5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累計增加5158億元,中長期貸款累計增加1.99萬億元,票據融資累計減少428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增長均低于去年同期。
劉東亮指出,1-2月公司戶新增貸款減少3500億,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均有所減少,其中短期貸款減少幅度更大,這與年初以來銀行信貸額度不足及有延遲投放意愿相符。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2月企業中長貸增長6585億,同比僅多增567億,考慮到非標融資的回落,企業部門整體融資繼續大幅度下滑。金融監管趨嚴導致表外非標不強,但本應高增的表內信貸也增速回落,或意味著整體融資需求在下降。
金融市場加息,預期上升
2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73%,比上月末低0.05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高0.26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87%,比上月末低0.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26個百分點。整體看今年資金利率高于去年,但考慮春節因素,2月流動性整體平穩。
從市場反應看,隨著央行調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流動性趨緊的預期進一步上升。
“需要警惕防風險背景下的信用收縮,將導致的經濟階段性下行壓力。”長江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趙偉表示。
劉東亮指出,在2月通脹抬頭及美聯儲持續加息的背景下,貨幣政策亦難松動,央行并有較大概率會繼續上調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今年信用與貨幣中性偏緊的概率在上升。
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閆玲則提示,如果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增速依然延續此前14個月下滑的趨勢,1月同比增速下滑的幅度仍在擴大,那么銀行負債端約束并未改善。融資端和負債端不匹配的狀況改善有限,需要警惕3月末流動性可能帶來的沖擊。
姜超指出,年初以來金融監管政策繼續出臺,對非標融資、通道業務進行全面封堵,債市利率依然高企,表內貸款利率上浮,整體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而考慮到去杠桿、防風險的政策主基調,貨幣政策不會放松,但隨著宏觀審慎政策的逐步落地,雙支柱框架下的貨幣政策會逐步從實際偏緊向中性回歸。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并未提及社融與M2增速目標,只強調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一方面說明政府對M2目標的實際定位已經降低;另一方面也表明金融去杠桿在2018年仍將扎實推進。”周冠南認為。
他指出,在金融去杠桿的同時確保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年初基本面依然保持平穩,但疊加3月9日公布的超預期的通脹數據,以及后期監管的不確定性,3月債市將面臨收益率上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