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脫貧攻堅的"貴州戰法"
李建(中)在查看產業扶貧情況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始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作為新時代貴州人肩負的光榮使命和對各級干部的嚴峻考驗,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脫貧攻堅連戰連勝、再戰再捷,取得全面性成就。貴州連續4年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為"好"。2020年11月23日,最后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省30.83萬剩余貧困人口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至此,2016年以來的507萬貧困人口即將全部脫貧,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成為全國減貧人數最多的省份。
水城縣的移民新村一角
在脫貧攻堅偉大歷程中,貴州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前所未有,所發生的歷史性巨變也前所未有。貴州堅決落實中央部署,緊密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索出一系列精準管用的"貴州戰法",形成了整體聯動、協調并進的"系統工程",推動貴州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減貧奇跡的精彩篇章。
黔西南州義龍新區的養?;匾唤?/span>
堅決扛起脫貧攻堅重大政治責任,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小康不達誓不罷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五級書記抓脫貧,選派4.5萬名干部到基層,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銳力量派到一線。省委連續3年以全會形式專題部署脫貧攻堅工作,連續3年召開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連續3年開展"春季攻勢""夏秋決戰""秋后喜算豐收賬""冬季充電"等系列活動。2016年來,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整合涉農資金近2000億元。
黔西縣的扶貧車間一角
全面統籌戰貧戰疫戰災,全力答好"必答題",奮力做好"加試題"。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災情影響,貴州在率先采取系列舉措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發起脫貧攻堅最后總攻,一刻不停、一步不錯、一天不耽誤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連續開展"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系列專項行動。緊緊抓牢掛牌督戰,省領導掛牌督戰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和3個剩余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已摘帽縣,統籌省市縣三級督戰力量,督戰一體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立部門、地方"雙臺賬",壓實"雙責任",實行"雙銷號",問題不解決進行"雙問責"。千方百計抓好產業、多措并舉抓好就業,千方百計確保受災群眾"3+1"保障不受影響,努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目前,全省貧困人口外出務工320萬人,銷售扶貧產品250.91億元。
記者采訪德江縣天麻加工車間
堅持標準全面解決"3+1"保障突出問題,逐戶逐人逐項保障到位。圍繞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既不拔高也不降低,加快補齊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教育方面,持續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用于支持教育扶貧,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保持動態清零。醫療方面,引導貧困人口全部參加"三重醫療保障",實行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免交住院押金、"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即時結報,率先在全國建成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網,全面完成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合格村醫配備,讓貧困群眾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看得起病。住房方面,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動計劃,改造農村危房75.1萬戶,對30.6萬戶透風漏雨和7.12萬戶人畜混居房屋進行全面整治。飲水安全方面,實施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攻堅戰,740.9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2.43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集中供水率達到96%。逐戶制作"3+1"保障"明白欄",便于群眾知曉和監督,推動逐項保障到位,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成色足。
蜿蜒在威寧自治縣海拉鎮山間的環山路(余靜波 攝)
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持續穩定脫貧奠定堅實基礎。多年來,交通一直是制約貴州發展的瓶頸;出行難,脫貧致富更難。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基礎上,2017年啟動農村"組組通"硬化路三年大決戰,用兩年多時間建成7.87萬公里,實現3.99萬個30戶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惠及1200萬農村人口,徹底解決了長期制約貴州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同時,全面實現100%建制村通客運,為西部第1個實現村村通客運的省份。提前一年完成國家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現所有貧困村通動力電,農民生產生活用電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實施"寬帶鄉村"工程和"智慧廣電"工程,加快農村通信網絡建設,所有行政村通光纖網絡或4G網絡,農村信息化進程大大加快。
納雍縣利園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尚宇杰 攝)
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徹底改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貧困地區群眾的生存條件。貴州山高谷深,居住在邊遠深山的群眾多,就地脫貧難度大、成本高、不穩定。貴州牢牢把握重大政策機遇,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探索"六個堅持"搬遷實施路徑和政策框架,做好搬遷"前半篇文章",在全國搬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188萬群眾搬出貧困大山、迎來嶄新人生。構建"五個體系"制度性安排,做好后續扶持"后半篇文章",有效解決搬遷群眾遇到的各種生產生活問題,保證每戶家庭有一人以上穩定就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正安縣產的羊肚菌 (食用菌)
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為持續穩定脫貧構建牢固產業支撐。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我們根據貴州山地多平地少、傳統種養方式效益低、氣候多樣性優勢突出的特點,在全省發起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采取超常規舉措,全面推行產業選擇、農民培訓、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方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等"八要素",實行12位省領導領銜推進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推動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工作作風實現革命性轉變,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六個轉變",喚醒了沉寂千年的土地。全省農業增加值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2年位居全國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業增加值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排全國第一和全國第三。目前,12個主導特色產業規?;?、組織化、市場化水平明顯提高,茶葉、藍莓、李子、刺梨種植面積全國第一,辣椒產加銷全國第一,食用菌產業進入全國食用菌生產第一梯隊,獼猴桃、火龍果、百香果等種植面積均居全國前列。
務工的老百性喜笑顏開(惠水縣)
全力總攻深度貧困堡壘,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貴州貧困程度深,全省有16個深度貧困縣、20個極貧鄉鎮、2760個深度貧困村,必須集中火力發起猛攻。貴州認真落實"三個新增"要求,實施扶貧資金、東西部扶貧協作、基礎設施建設、幫扶力量"四個聚焦"主攻深度貧困地區。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省領導掛幫深度貧困縣、極貧鄉鎮,市縣兩級黨政一把手牽頭負責,逐一制定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總攻方案和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具體方案。選派市(州)和已脫貧退出縣干部到深度貧困縣幫助開展脫貧攻堅。2019年、2020年分別支持16個深度貧困縣每縣每年1億元專項扶貧補助資金,2019年支持未脫貧出列的1721個深度貧困村和貧困發生率10%以上的144個非極貧鄉鎮17.84億元。
織金縣的宣傳展版之一
積極搶抓扶貧協作重大機遇,廣泛凝聚攻堅強大合力。省級成立貴州省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所有受幫扶縣都成立扶貧協作工作專班,8個受幫扶市(州)和每個受幫扶縣(市、區)都制定具體的扶貧協作工作方案,專班化、項目化、清單化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2016年以來,7個東部幫扶城市累計向貴州投入財政幫扶資金達113.99億元,共選派693名黨政干部到貴州掛職幫扶,打造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試點244個,共建合作園區54個,引進東部幫扶城市到我省投資企業1336個。今年來,圍繞"東部企業+貴州資源""東部總部+貴州基地""東部研發+貴州制造""東部市場+貴州產品"的"4+"合作模式,雙方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優化合作方式,取得顯著成效。同時,我們主動對接中央單位定點幫扶,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扶貧辦等40家中央單位直接投入幫扶資金31.37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256個。扎實用好統一戰線幫扶畢節、澳門幫扶從江、恒大整市幫扶畢節、萬達整縣幫扶丹寨等各方力量,深入開展國有企業"百企幫百村"、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形成了各界傾力支援、干群攜手攻堅的生動局面。東部幫扶城市、中央單位和社會各界對貴州脫貧攻堅的傾力支持、鼎力相助,貴州干部群眾銘記在心、永遠感恩。
平塘縣的宣傳標語之一(龔超 攝)
多措并舉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保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力度不減、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不減,已摘帽縣的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繼續留駐。開發"脫貧成效鞏固提升e貸",目前全省累計發放2769戶、余額4.65億元。出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開展防貧監測和幫扶,對今年受疫情和災情影響的貧困家庭進行全面排查,采取針對性措施幫扶,防止返貧和新的貧困發生。目前,全省40余萬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已基本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扶貧干部和新聞記者在赤水市調研、采訪
春華秋實、久久為功。貴州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即將徹底撕掉,世代貧困的宿命將被徹底改變。貴州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邁向鄉村振興更加美好新生活。(李建:貴州省委副秘書長、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貴州省扶貧辦宣教處提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