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決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本次降準為年內第二次全面降準。首次降準是在4月份,當時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為何此時降準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支持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二是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金融機構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
“10月份社會融資增量和貸款增量均有所回落,雖然企業中長期貸款維持較高景氣度,但居民貸款增長乏力。這反映出有效融資需求仍然不足,宏觀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因此,我國貨幣政策應進一步加大實施力度,降準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央行公布的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152億元,受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同比少增2110億元。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分析稱,金融側的穩中求進,是保障經濟建設穩定發展,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的重要舉措。面對不確定性不斷增多的外部環境,以及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持續存在的環境,此次降準的必要性十分明顯。
董希淼提到,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符合預期。一方面,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數天之后立即降準,體現“適時”;在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的當下,降準0.25個百分點而不是0.5個百分點,體現“適度”。
對樓市和股市影響幾何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此次降準有助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優化金融體系資金結構,降低銀行機構負債成本,并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促進信貸有效需求回升和債券市場平穩運行,對鞏固經濟回穩向上的態勢也將發揮積極作用。董希淼認為,此次降準在12月5日實施后,銀行資金成本將得以降低,銀行減少加點的動力增強,12月20日將公布的LPR,特別是5年期以上LPR有望下降。
就降準對房地產的影響,張波表示,通過此次降準,房企現金流壓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積極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推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則指出,11月21日,央行面向6家商業銀行推出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保交樓”全面提速,必然需要配套資金投入,主要是商業銀行信貸。“同時,‘保交樓’提速、房企融資全面改善,也需要樓市需求端保持一定活躍度,以提高開發商造血功能,這對于外部融資對開發商信心的提振有很大的幫助。”李宇嘉稱。
對債市而言,溫彬稱,降準引致資金面寬松下,債市利率或趨于階段性下行。此次略超預期的降準將給近期陷入贖回潮擔憂的債券市場注入信心,債券利率或迎來階段性震蕩回落;后續多空交織,仍將以疫情防控、地產政策落地成效和基本面修復速度為主要運行邏輯。
對股市而言,溫彬認為,降準有助于提振市場預期,上證指數上行次數占比較高,但幅度偏小。近期經歷疫情防控優化和地產金融政策加碼預期的上漲后,市場進入盤整階段,預計降準會繼續帶來小幅提振作用,但影響不會很大。
未來降準是否還有空間
在董希淼看來,此次降準雖為全面降準,但并非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仍然保持穩健的基調不變。央行表示,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著力支持實體經濟,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作為近年來少數幾個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我國貨幣政策近年來雖然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一直保持穩健的基調不變,并未超發貨幣。且我國物價水平保持基本穩定,未來通脹壓力并不大。”董希淼表示,此次降準之后,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7.8%,還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因此,未來降準還有一定空間。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直言,從今年經濟表現看,四季度經濟運行對全年經濟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貨幣政策繼續發力,持續推動經濟回穩向上。當前,經濟復蘇與市場主體仍需總量型工具呵護,企業融資意愿和個人消費意愿仍需通過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和信貸成本來刺激,促消費、企業投資需求和基建投資都需要資金流動性支持。
梁斯表示,降準釋放的資金沒有成本和到期期限,這為金融機構提供了長期、無成本的資金來源,有助于提升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能力,為企業提供充足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同時,由于降準釋放的資金沒有利息成本,能夠幫助金融機構緩解財務負擔,這也會傳導至實體經濟,同步降低企業的利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