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煤炭一哥”中國神華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度實現凈利潤687億至707億元,同比增長36.6%至40.6%。
中國神華的這份成績單可謂相當“亮眼”,將創下其A股上市16年以來的新高。若按歸母凈利潤上限計算,中國神華預計2022年度日凈賺1.94億元。
這種賺錢能力著實令人羨慕,堪比印鈔機。中國神華是依靠什么才能有如此“爆炸”的業績?在“雙碳”背景下,中國神華的未來業績增長可否持續?
(相關資料圖)
01
煤炭量價齊升“助攻”
中國神華之所以能有如此亮眼的業績,與一路走強的煤炭價格有關。
回顧2022年,受地緣政治、極端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全球能源供應緊張。在能源供給風險增加的背景下,國際市場“搶煤”情緒升溫。
據國際能源署(IEA)近期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煤炭消費量預計將首次超80億噸,比上年增長1.2%,超過2013年創下的歷史紀錄。
而在國內市場,2022年受持續性大范圍高溫天氣、經濟恢復增長等因素影響,全國用電需求持續走高,造成了我國局部地區電力能源緊張局面。
同時又由于風、光、水等新能源發電方式尚且不穩定,較大的不確定性使火電又承擔起了供電責任,使煤炭發揮能源系統壓艙石的角色,帶動了煤炭需求的大幅增長。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煤炭行業年度市場報告,2022年中國的煤炭消費總量預計在42.5億噸左右,同比增長0.4%。
供需錯配的矛盾加劇,推動煤炭、原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價格高位運行。2022年3月全球動力煤價格一度飆升至每噸380美元的歷史新高,歐洲動力煤價格趕上澳大利亞動力煤價格。
國內動力煤自2021年中開始上漲,并在當年10月份動力煤期貨價格漲破1900元/噸的歷史性高位,動力煤現貨價格也漲破2000元/噸。
圖 1 . 中國煉焦煤價格指數綜合
數據來源:iFind
在煤炭價格高位運行的背景下,多家煤企去年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3家煤炭企業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增類型達到18家,預增比例近八成;還有陜西煤業、兗礦能源、潞安環能、山西焦煤5家上市煤企預計2022年度凈賺上百億元。
除了煤炭價格高企以外,中國神華的煤炭產量也在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度,公司商品煤產量約3.13億噸,同比增加2.1%;煤炭銷售量4.183億噸。
顯而易見,煤炭價格的高位運行,是中國神華業績的重要支撐。加之公司2022年的煤炭產量增長,才有了中國神華業績表現亮眼。
02
業績能否持續?
要看中國神華的業績能否持續,最重要的還是看煤炭板塊的高景氣能否持續。那煤炭板塊眼下這種火熱的行情究竟還能維持多久?
提起煤炭,大多數人都會說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夕陽賽道。不錯,在全球范圍碳減排的大背景下,煤炭長期需求的下降具有確定性。
但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拿我國來說,雖然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煤炭消費占?從68.5%降至56%,但仍占據重要位置。
圖 2 . 中國煤炭行業消費量(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
這主要是因為風、光、水等新能源發電方式的技術仍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短期內無法立即攻克不穩定、技術瓶頸、安全性、性價比等問題,導致其短期內仍無法“代替”火力發電。
在安全、經濟儲能技術未出現重大突破之前,燃煤火電和新能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煤炭的需求。
從短期來看,我國仍會繼續依賴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在發揮支柱作用的同時推動其高效清潔利用。在能源結構轉型背景下,火電的托底和煤炭的“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
長期來看,為了實現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未來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要下降到5%以下,但如果CCUS技術發展成熟,煤炭消費的占比將會更高。
另一方面,能源轉型是全球共識,新舊模式的更替,更像是電力系統的一場“改革”,一定會出現陣痛。而煤炭企業并沒有坐以待斃,越來越多煤企拉開轉型大幕,開啟綠電、儲能、氫能等第二增長曲線。
如永泰能源,設立北京德泰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向儲能領域轉型;電投能源,在煤、鋁等業務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還有盤江股份規劃“風光火儲”多能互電源項目612萬千瓦。
中國神華也利用煤礦沉陷區、排土場、電廠閑置空地、鐵路沿線閑置空地和電廠灰場等區域,尋求發展光伏、風電項目。
煤企轉型開啟儲能及新能源開發行業,一方面可用煤企的優質現金流和利潤來支持新能源開發的前期投入,提前搶占技術和市場優勢;另一方面也是煤企突破開采年限限制,布局長期盈利機會的必然選擇。
此外煤炭行業還有政策在“保駕護航”。二十大報告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除了政策層面,在價格維穩方面,我國對于煤炭價格始終使用長協定價機制。2022年11月年度長協價格上調9元至728元/噸。
長協煤在調控煤價的同時也將對煤企利潤空間形成一定制約,“煤超瘋”或難再現。不過價格雖然受到制約,但在增產保供的背景,煤企業績仍有望持續增長。
總得來說,新舊能源有序替換仍是市場主要的邏輯,但我國中短期仍然離不開煤炭,中國需要充分發揮煤炭這一主體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因此煤炭產業的行情可能還是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神華的業績短期內仍有望持續,但長期還是要看其新能源項目轉型是否成功。
- End -
原文標題:“煤炭一哥”暴賺700億